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正在万分焦急、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后来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历史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白牡丹。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市。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太美了!我一直很感兴趣白牡丹的传奇故事,终于找到了一个解释得如此清晰,又引人入胜的文章。我甚至想尝试自己泡杯白牡丹茶,品味一下这份历史的沉淀。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白牡丹的历史传说确实非常有趣,小时候爷爷常常给我讲这些民间故事,现在读到这篇文章,仿佛回到了记忆深处的那种温馨感 。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太对了吧!白牡丹不仅是一种优质茶叶,更深藏着许多文化内涵。这种源远流长的故事,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白牡丹只是种喝起来口感很好茶呢,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在背后支撑着它。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一个全新的白牡丹世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些传奇故事太过于神化了一些,就像神话故事一样编造出来忽悠人。我觉得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历史研究,而不是依赖于这些流传很久的传说。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道理,我更喜欢白牡丹茶本身的味道,那些美丽的传说听起来确实浪漫有趣,但我更看重的是真实的口感体验。 就像故事中的“倾国倾城”白牡丹花蕾一样,实际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虽然详细地讲述了白牡丹的传说,但我觉得缺少对白牡丹茶本身品质的介绍。像茶叶的产地、品类、冲泡方法等等,这些信息对我来说更实用一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好奇关于白牡丹采摘和制作工艺的故事,是不是也有一些古老传奇呢?这篇文章能从这些方面再做些补充就好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白牡丹的历史传说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进步,就像文章中提到的“雪落枝头”般纯洁美好的精神境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看过类似的白牡丹茶的故事,只是印象不深了。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白牡丹茶背后的文化底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着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啊,我小时候听奶奶说过的,白牡丹是从天上洒落而来的仙草嘛!这篇文章写的这么详细,还有一些我不了解的内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喝茶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品尝那种古老传说附带的特殊味道。这次阅读文章让我对白牡丹拥有更深层的认识和感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能把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编制成一部漫画或动画片,肯定会引起很多年轻人关注。或许可以吸引更多人了解白牡丹茶文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确实很有趣,但我觉得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更加增强文章的可信度。毕竟有些民间传说可能只是为了渲染氛围而编造的,需要进行客观评判。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啊,白牡丹茶的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但我感觉文章只停留在故事层面上,缺乏更深入的解读。比如,可以从白牡丹背后的哲学思想、道教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这样会更加具有学术价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比较喜欢喝绿茶,对白牡丹茶了解不多。这篇博文让我对它的历史传说有了初步认识,也产生了喝一杯白牡丹茶的兴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不错,把一些白色象形文字和传说串联起来很生动。如果能添加一些图片和视频,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白牡丹茶的魅力就好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