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衷”的问题,当下很流行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很文艺范儿,我也想从这个角度出发谈一谈我开设课题的一些想法,主要有这样三个部分:情怀、喜悦和责任。
第一部分:过有情怀的生活
一、永远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让情怀丰富自己的生活。
时间的维度,会逐渐让成熟的个体看见人性的光辉,生活的状态有时候会看见恐慌,但就像少年看不见老去的恐慌一样,只有日渐成长的个体才能看见最本真的自己。
我喜欢用“修行”一词来形容我们的生活,所有的修行,其实都是一种寻找——寻找一种与世界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建功于社会,称之入世,皈依自然,谓之出世。我辈的修行应该是追求将两者完美的衔接,获得心灵归属以及自我的认知,典范者令我辈仰视,如陶潜,如李泌,如弘一。示范者进退之间都在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和归然,对人与世界相处之道的一种领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望今日华夏,天下太平,无如今日,天下之乱,也莫过今日,前者物质,后者精神”。所以许多对道的领悟很多人往往用过对入世者行为和思想的批判,如此产生了各色修行,或伪隐山林,或孑然一身,殊不知这样的修行已经失去了修行本身的意义,对纷乱的一种自我催眠,失去做人最起码的社会关怀。
但这个社会,如果强行把精神的道蹭到身上,往往只能是一个悲剧,唯有吐纳自然,思接千里,探索与世界相处的和谐境界,置身草木间方可得圆满。法与修行,归根到底是一种智慧的境界,不断的精进,该是为了提高智慧的层次,获得内心的宁静,悦纳自己越纳世界的方式。洞察世事,明理天下,又回归个体,方才是真的自我修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执着一念,善喜纳福。
二、饮茶如做人,从这里找回真正的力量
选择做“茶艺课程”这个项目,可能和自己的年龄、喜好有关,这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地喜欢传统文化的东西,越中国的越是能与我们的内心产生共鸣,能让自己由衷喜欢的。也遇到一些友人,他们有的是禅修爱好者,与他们的相处,与他们的交流中深受他们的影响:一直是个做事果敢的人,雷厉风行也有自己独特的灵性,也曾在生活中被许多外化物欲的东西所吸引,一直放不下的执念,在这三年里渐渐有了些改变。也有过迷茫,有过徘徊,生活太用力!而忽视了最本质的问题,什么才是自己,什么才是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的快乐和喜悦?受到所学的影响,之前一直认为努力上进,勤奋刻苦就是好的,这样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越来越强,可是这些并非真正的力量,这些最多只能算施力的方式,生活太用力,就像用手去捏沙,不,是捏水,眼睁睁来着它们从指缝里溜走。很多年前在思考成熟与不成熟的问题时候觉得自己比同龄人成熟,这三年里,才真正看见自己的成长,那时候的幼稚和今日的渴望,都是最真实的我,都真实地存在,不怨过去,不傲当下,不惧将来,这个寻找的过程其实真的很美妙,仿佛能看见心灵的净化就像清泉缓缓流出,力量究竟是什么?其实力量一直都在我们自己手里,不因为外物而改变,自己所坚持所信仰的最初,才是真正的力量。当我们离我们的内心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变得强大,以为我们获得了力量,其实恰恰正在失去力量。
饮茶如做人,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点,符合自己的气质、符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冲泡的过程、学茶、品茶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静下来去看见自己内心的过程。人生如茶,茶只有两种姿态,沉,浮。饮茶人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 ,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因为怀疑,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人生如茶,头苦,二甜,三回味,人生发展也不过如此。细细品来,犹如人的一生:生活本身有顺有逆,对了错了,得了失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里不断自省的力量,能让自己静下来,停止无用的抱怨,努力学会用爱付出,去欣赏每个人的优点,去把觉得没有干好的事情再干一遍,无论遇到痛苦的选择还是无论遇到怎样的恐慌与彷徨,当冲刺的哨声响起,重燃起冲锋的力量,曾经的艰难将变成最强大的力量,你身边的人群将开始因你改变,你成为了怎样的人,你就会越来越多地遇到怎样的人,你想过的生活将微笑着向你张开臂膀,不求人知,但求心安后的情景往往是最幸福的彼岸。生活里原本就有很多的东西不可改变,像出身的阶层,长相,身高,而这些本身就是社会的构成,抱怨?恐慌?彷徨?不如静静成长,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丢掉幻想,接纳现实,在岁月里积攒自己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学校茶室照片
曾有一壶酒,妄以慰风尘。
有意求一醉,醒时多懊悔。
后来学饮茶,方才守心安。
依楼听雨时,有朋远而至。
我有一壶茶,无谓慰风尘。
只是入心者,淡然水与色。
铅华洗尽时,观心缥缈处。
不言悲或喜,有此以为幸。
我有一壶茶,出尘后入尘。
端起时抬眼,放下时垂目。
一切皆自然,不动归如山。
感念有千种,均在这指间。
我有一壶茶,如若少时酒。
本该见自己,此刻正当年。
观茶即观己,杯中有乾坤。
人生需境界,从此攀辕门。
茶室照片
第二部分:让生活充满喜悦
“我们总拿自己不好的去比较别人好的”比如钱,这个最有可能成为比较物之一的东西,别人比自己挣钱多,可能人家背后比你累多了,你玩的时候别人在加班,别人在陪笑脸,陪喝酒,在研究门道,可惜一般人们都没看到人前的风光背后别人的付出与沧桑,只有一句,他和傻x凭什么他比我多?看见别人过得轻松愉快时候,又会抱怨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悠闲,可是你忘了老板给你的荷包里放的远远超过了别人好几倍的数量……人们的比较往往都是带有抱怨性的,生活的不如意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这种抱怨才产生的。
现在回到课题问题的起点,其实答案很简单,无论你从事的是怎样的行业,你的境遇如何,你的感受如何,生活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所谓回报吗?那的看你所言的回报究竟是什么?比如自省的能力,自控的能力,比如自我身心的愉悦,这些我觉得都是人之追求之本然,不但可以而且应该,而外化的物质追求,不刻意不以歪门邪道获得都是可以的,但过分看重就是痴念,过度比较就是妄心,若再以非善行而获得,那就是孽障,唯正视与看破才可的真自我,为真自我才可言修行与回报,自身报,尘世报。唯真回报方能真悦纳,今日为记,谨以自勉。生活中,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接纳自己的忙碌,这样才不觉得心累,因为这些忙碌本身就是自己的选择和当下的状态,这样感觉才会变得更好。淡然看待一些是与非,生活不会磨去了我们的锐气,因为真正的快乐会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里让自己的个性越发强大,这种来自内心的平和感觉真的很好,我们臣服于自己的生活,我们不抱怨,但是我们在生活里体会,我们跟随自己的心去寻找。见自己,看见自己的不足与过失,魔性因果自有定数,我们只管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老天自有安排,福报容易消减,所以我们得惜福,所以古风常言,日行一善,比并非为他人而是为自己。业障必有失德,所以我们要自省,但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承认,所以人可以造飞船,可以登月球,但人最难的还是认识自己。看破放下,随缘自得,经常用来劝慰别人的话,却在刹那涌出,不是安慰,因为生活本身在努力的脚步中平静如水,没有怨没有痴,一切都如该下雨时下雨,该放晴时放晴,自然随缘,不刻意亦不纠结,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心的归属,我们的快乐。
这一部分,我想用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来做小结:
也知道年华不小,
怎奈这痴魔环绕。
且放心神任逍遥,
管它俗事惹人恼。
今日谢客弄茶趣,
会须饮时再寂寥。
寻得岁月静好处,
现世安稳便欣然。
若然不失豪侠客,
笔剑不同又何妨。
春色窗外春色好,
我自合十在一方。
君恰来时我恰在,
就把缘也看淡了。
还原本真需趁早,
得一二修行就好。
罢了,罢了,
此处无声最好。
第三部分:做人的底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2006年来学校工作之前,一直在南充完毕做实习生,当时幼稚地给报社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 “大丈夫当世,理应经世致用,纵无贤异之才、奇诡之能,亦不悲伤自负,年华代谢,生平不意而抑挫至死。举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及。人之性格,刚果懦弱,禀之于天,不为强勉。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辩是非。吾此翻使然,唯求寻吾教育之理想乐土。嘻,此莫人生一大乐事焉。”今天看来,当时少不更事,但是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内心,包括我们对“责任”一事的看法,每个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人生也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追求。生活由无数的事情组成,因为一些事儿,我们会认识一些人;因为一些人,我们会经历一些事儿;因为经历一些事儿,我们会认清一些人;因为认清一些人,我们会思考自己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有人就会有事儿,有事儿就会与人打交道,人与事儿不能孑然分开,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可以干成怎样的事儿!什么样的事儿需要怎样的团队?人生的经历和交友其实就像大浪淘沙,在了解中有的人与自己共同成长关心扶持,沉淀出默契的友谊,有的如喝过的酒抽过的烟,消失殆尽。很多人认识不久却了解彼此是真正的朋友,有的的认识很久却两面三刀连不认识的人都不如,其实每个人可能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前或许会介怀,现在不敢说完全淡然,自己也会有愤怒,但能很好地控制,不过越发理解那句很多人签名的句子: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它的真正含义,淡然与欣赏,像雨季静静在茶室给自己泡上第二泡茶,趁着热气扑面静静饮下,再眺望窗外的感觉。
双中实验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承担了比较繁重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都处于特别被动地接受,我们的老师真的特别累,但是每一项工作都是我们的责任, 如果我们既对教育充满情怀,充满喜悦,充满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不一样。当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还能不断被感动,也让他们感动,当我们面对教育还能够有所期望,当我们多年后回首自己从事教育的每一个点滴,遇到的每一个伙伴、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家长,我们都能够由衷地微笑,我们的孩子们多年后的街头与我们相遇,还能特别热情地叫出我们的名字,并因为遇见我们而高兴,那我们该是无悔的,也是圆满的。
做“学子问茶”课题,就像我对自己的要求和生活的修行,化戾去魔,内化心力,制怒领悟,理智勾画,彼岸,静待花开!它让我看见自己,它让我获得喜悦,它让我的教学变得有趣又意义,我们将长期地开展下去,逐渐让它呈现我们想要的甚至超过我们想要的样子。从一个简单的技能培训课程到探究性学习课题,不断丰富它的内容,延展它的外延,套用可兰经的经典来使用,山不过来,我过去!
茶室照片
唯一茶,得见自己。
发言人:叶平
用户评论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新鲜也很有意义!能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了解茶文化,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希望这个小组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开展得顺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方面真的很有创新啊! 我以前也觉得学茶有点脱离实际,但“学子问茶”小组能结合课程内容,将理论和实践融汇贯通,更有吸引力!期待看到更多具体的研究成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这种研究性课题对学生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了。不过,现在的学业压力这么大,会不会太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支持!我相信“学子问茶”小组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果!希望学校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啊,有点像我的爱好。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加入进来一起学习交流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学子问茶”这个小组研究的东西跟学生的专业方向关系不大吧?现在学校很多课题都偏向于实用性更高,是不是应该更注重学生对于实际技能的培养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认为这种课题对大学来说意义不大。 还是把精力集中在提升硬实力上比较重要,这些研究性课题更像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写的挺吸引人的!我特别好奇“学子问茶”小组接下来会开展什么样的研究?他们能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讨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很喜欢茶文化,但我觉得“学子问茶”研究课题的目标群体还是比较有限。 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可能并不适合深入研究这些非学科的知识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建议这个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更具体一些。比如可以针对某类型的茶叶进行研究,或者探讨茶叶的历史文化等等?这样会更有学术价值。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课题听起来很有趣,但我担心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水平是否能够支撑起“学子问茶”小组的研究目标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能够让学生们多方面的拓展视野。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把这项研究进行到底!支持“学子问茶”!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觉得“学子问茶”这个课题很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但希望不要占用太多学习时间啊!毕竟现在考试压力很大,同学们要好好平衡学术和课外活动的时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学子问茶” 这个名称有点过于文艺化了,不如选择一个更简洁易懂的名字。比如“茶文化研究小组” 等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太理解这个"学子问茶"分组的研究初衷是什么? 难道他们想要找到某种新的茶味?还是想揭秘茶叶制作的秘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 “学子问茶” 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的进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一个大学来说,“学子问茶”是不是有点过于niche的功能性呢? 我个人觉得学校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而不是投入到一些过于特殊的项目中。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