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泉古镇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境内,与内江市威远县和眉山市仁寿县接壤。历史上的罗泉以盐业闻名,曾经富甲一方,随着地下盐卤的逐年减少,逐渐淡出盐业市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与盐有关的遗迹和故事,每年的春节依然可见当年的繁盛,舞龙的盛宴长达五六个小时,在焰火的欢腾中,罗泉升腾出春节民间的热情!
生爆肥肠是资中一带的独特美食
摄影|刘乾坤
现做的鲜粉是都市人很难品到的乡村美味
摄影|刘乾坤
地域特色美食——豆腐包子
摄影|刘乾坤
故乡的记忆是美食的滋味
生长在沱江资中段的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听到年长的人念叨罗泉豆腐。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能把罗泉豆腐运到县城贩卖的可能性太小,而我们要到几十里外的罗泉去尝尝,也是一种不可能。当我18岁参加工作了,才有机会出差到罗泉镇,我们当地叫罗泉井,因为罗泉在古代时盛产井盐而得名,并且有“先有罗泉井,后有自流井”一说。《盐法志》记载"资州罗泉井,古厂也,创于秦。"由此可见,罗泉的历史非常之久远。经过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元等历代的扩展,到明朝洪武年间,罗泉镇已初具规模,在清雍正八年还设立了资州罗泉分州府。由此可见,罗泉镇的历史也是是罗泉盐业的发展史。
到了罗泉,必定品尝罗泉豆腐,老人们说,罗泉的盐是一绝,罗泉的豆腐也是一绝!据说用罗泉的井盐腌制豆腐干是绝配,罗泉的井盐可以穿透七块豆腐干,七块豆腐干叠起来足有7厘米。现在没有罗泉井盐了,但罗泉的豆腐依然好吃。罗泉豆腐采用天然泉水与黄豆为原料,用石磨磨出豆浆,再用盐卤点制,成品特点细、白、嫩、绵,很适合软烧。
我个人喜欢罗泉镇上的家常豆腐和豆腐包子。家常豆腐是红烧的家常味,有点类似川菜中的名菜麻婆豆腐,把肉末与姜蒜炒香,加豆瓣,掺汤烧开,下豆腐块小火烧制。豆腐包子是将豆腐切成2厘米厚的块,然后用刀切较深的口子,把调好味的肉沫灌在里面,取了豆腐包子的名字,可以煎炸,也可以软烧、烩煮,鲜香嫩滑,可以做成红味也可以做成白味,老少皆宜,自选口味。另外就是火爆系列是这一方乡土的特色。
火爆系列的主料是内脏为主,有腰花、肚头、猪大肠等。锅里油温极高,用我们的话说是烧得很辣了,切好的肚花下油锅,随着“滋”的一声,冒起腾腾的蒸汽,香味开始弥散,老板兼厨师飞速的将泡姜泡辣椒入锅翻炒,不及三分钟一道菜就上来了。这就是火爆,还有火爆肥肠、仔姜炒牛羊肉、炒田螺。就在火爆端上来时,刚感受了凉拌青豆的酸辣之后,随着上下齿的一碰合,青豆的青香开始追逐刚才味蕾对于酸辣的亲近,田园的感受在口中浸润开来。火爆讲究高油温与猛火,刚下锅的肥肠在翻炒三五下之后如散花般舒展开来,乡厨瞬即倒下几滴白酒,锅中立马腾起一米高的火苗,炒锅开始离灶颠翻,那些极将入胃的美味在空中飞翔着,很快就会被一双双竹筷逮住进而消灭殆尽。
除了豆腐,在资中县城都能细细品尝,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品尝资格的罗泉豆腐,非到当地不可。豆制品是中国人为世界奉献的一道健康的美食,有的地方长于做豆腐皮,如我们在浙江的新昌的豆腐皮极薄;有的地方长于做豆腐乳,如四川合江的先市豆腐乳软糯鲜香;而资中的豆腐包子香软嫩滑,在别的地方还没有遇见这样的滋味!
这些烹制豆腐包子的小店都散落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成为游人聚集的地方,彼时的游人多为同乡,好这一口,要么来了个愿,要么是带外地朋友来此。也有不少人,是冲着罗城古镇一些精美的古建筑而来。
刘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10年(1830年),有前后两院,中间二楼一底为刘家小姐的闺房和绣楼。刘家家训严格,教育后代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其淳朴的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摄影|刘乾坤
罗泉古镇的老街很多都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老建筑
摄影|刘乾坤
罗泉古镇:川中第一龙镇
站在罗泉古镇后面的山坡上,可以看到罗泉镇的全貌,随着珠溪河的蜿蜒布局,镇子起伏错落,宛如一条长龙,罗泉镇因此又名龙镇。而组成龙镇的重要节点,便是九宫一寺八庙,在岁月的流逝中,有的宫庙业也消失,现在还存留着盐神庙、城隍庙等古建筑,横跨珠溪河的子来桥现在依然是行人过往的重要津梁!沿老成渝公路行进,在珠溪河边远远望去,青瓦绵延数华里的龙泉像一条卧在山间的巨龙,因而罗泉有着川中第一龙镇的称谓。
每天清晨,九十余岁的老人韩资广便要到罗泉茶馆喝茶聊天,这个茶馆是罗泉镇上的老茶馆,古老的来子桥是连接古镇的南北要道,也就串起古镇上残存的古迹如罗泉盐神庙、福音堂,罗泉井会议旧址等,也串接着青瓦木门的乡村生活记忆。
罗泉古镇是资中旧时产盐的经济重镇,是成渝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处,所处地理位置是资中、仁寿和威远三县交界的地方,在清朝及更早的年间是富甲一方的名镇,那时这里井架如云,是川中产盐的大镇。清代《盐法制》中记载:罗泉的井盐始于秦朝,兴于宋,衰与明,复于清。
清朝同治年间,这里达到历史上的鼎盛,共有盐井1500余口,年产盐达2200余吨,罗泉的盐主要销往川西南一带,也有盐商将盐运至成都沿茶马古道到达遥远的西藏。元代的史书对于这个产盐大镇也有过记载,称这里是当时蜀中十大产盐基地。
沿着青石铺成路宁静而幽长,刚下过雨的路面满是泥泞,一位老人说这条街原来叫横街子,指着远处那些翘角飞檐的古建筑群说那就是盐神庙。
这是中国的盐神庙之一,建于清同治年间。盐神庙不是供出家人修行居住的庙宇,而是因为行业的需要而建造的行业祠堂。盐业在清朝再度兴盛,盐商们为了祈佑盐业发达,同时为了方便集会,因而在盐业富商钟氏一族的主持下,于清同治七年(1868)筹资修建了这座盐神庙。
之所以供奉管仲,是因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制定盐业大法的人,他在齐国为官时,提出了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正是这一时期,他制定了盐政大法——《正盐筴》。
整个盐神庙占地面积2700余平方米,进大门后要穿过高大的戏楼,这个戏楼曾经是罗泉盐业发达时大家娱乐集会的地方所在,戏楼下的院坝近千平方米,是看戏喝茶的地方,大殿之上自然是主神管仲的神像了。他的左边是红脸的关公,右边是火神祝融。关公在民间是忠义、勇敢的化身,也是民间信奉的财神,很多的帮会与行业都供奉这位红脸英雄。
盐神庙的建筑装饰极精美,山墙上的灰塑历经风雨依然惟妙惟肖
摄影|刘乾坤
用户评论
没想到四川也有这么有特色的古镇,盐业历史这么悠久的镇子,感觉人文气息很浓,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摄影师的手艺真好,能拍出罗泉古镇的独特韵味,我好像就看到了那清澈的江水和古色古香的建筑了,好想去感受一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照片里人挺开心的嘛,罗泉古镇一定是个不错的地方散心,也挺想知道盐业在当地有什么样的影响,想知道他们对盐的文化怎么看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么美的古镇为什么没听说过?下次旅行要去罗泉看了!太期待那些古老的盐作坊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四川是美食之乡,没想到还有这么美的古镇,罗泉的魅力吸引我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照片很不错,尤其是那个清晨时分,罗泉的雾气和阳光的融合也太美了,一定很舒服的地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四川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罗泉古镇也加入我的旅行计划了,有机会去体验一下盐业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偏远的小镇生活一定很不一样,照片能感受到那份静谧和纯真,也许这就是人们嚮往的慢节奏生活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罗泉古镇能一直保持这份宁静和美好,不忘初心,传承文化的魅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照片拍出了古镇的宁静,但我看到了一些人群聚集的场景,感觉罗泉古镇可能也面临着过度开发的压力,这真的很让人担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挺喜欢摄影师的构图,很有创意,尤其是那个夕阳下的盐田,真是太美了!希望罗泉古镇能好好保护环境,不要破坏这份美景。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么多照片,我反而觉得罗泉古镇的交通出行上可能会很 inconvenient, 希望他们能完善一些交通设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盐业的历史和文化不是很了解,希望有更详细的介绍,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罗泉古镇。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镇保护需要重视,希望罗泉古镇能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保护文化遗产,也要注意居民的 livelihood.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照片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才感受到罗泉古镇的魅力所在,也许生活就是那样简单,快乐而宁静。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挺想了解罗泉古镇的特色美食,希望下有机会去品尝一下,体验当地人对生活和美食的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照片让人感受到罗泉古镇的文化底蕴和悠闲的生活气息,让人向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