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网—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叶资讯  茶叶知识 > 探寻茶道真谛:内省之道,达到心无旁骛的境界

探寻茶道真谛:内省之道,达到心无旁骛的境界

时间:2024-11-27 08:31:36 作者: 阅读:34°C

「此念」将邀请胡赳赳,一起探讨「被轻易调动的“身心灵”」,10月16日,此念视频号12:00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cinian——01茶道中,村田珠光提倡

今天给各位分享探寻茶道真谛:内省之道,达到心无旁骛的境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此念」将邀请胡赳赳,一起探讨「被轻易调动的“身心灵”」,10月16日,此念视频号12:00 ,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cinian——

01

茶道中,村田珠光提倡“谨敬清寂”,千利休则倡“和敬清寂”。二者虽“同名而异出”,却有一字之差之妙。村田珠光随一休宗纯正学禅,谨记中土的圆悟克勤“茶禅一味”宗旨,故唯谨唯敬,清茶与寂禅一如。

此尚是中国茶道。千利休将其改得一字,以大和民族的“和”取而代之,君子和而不同,万和中和而谐生。自此,将中国茶道转变为日本茶道:“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

村田珠光随一休学禅时,一休问他:“对于赵州的‘吃茶去’,你有何看法?”

珠光不语,只是喝茶。

一休棒喝,将其心爱的茶碗打碎。珠光遂行礼离座。

一休追问:“抛开规矩,无心吃茶时将如何?”

珠光答:“柳绿花红。”

一休大笑:“这个迟钝汉悟了。”

02

清寂之意,阐释上佳者,当属《松平不昧传》中的《茶道心得五条》首则:茶道无论如何要以清爽洁净、带有寂意为本。此暗合有《易经》中“洁净精微”和“寂然不动”之意。洁净精微,清也。寂然不动,寂也,感而遂通也。

03

日人懂茶,正在于追求超然物外的本真之态。一切不尚流俗,而极尽清雅。《怡溪和尚茶说》中有载:

凡是茶道,便不可以只追求道具的完好和一些外在的华丽,应以清净淡泊、超然物外的幽趣为本意。

此处,“不可以只追求”大可以改为“不须追求”。一旦追求道具器物之美,便有违茶道的根本。茶道只能用最朴素的器物,以防止“心逐外物”。用黄金打造一间茶舍是对茶道的玷污,除非茶人的境界高到了视黄金与粪土等齐无差的地步。

一旦停止“心向外求”,便能“反求诸己”。若能“反求诸己”,便知“心外无物”。这便是茶道的精髓。

04

那些前辈大师是深谙此理的,茶道中的著名人物片桐石州继承利休流茶道,创立了江户时代的武门茶道,被称之为石州流。他在《秘事五条》中说:

总想使用最好的道具,这并不是茶道之本意。此道贵在自然,追求风雅,于月夜雪晨中自赏,何须美器珍宝?

此语佳矣,一年四景,各有风物不同,茶人即心人,贵在赏心悦神,心与物游。人浮世间,不过是一个倮虫而已;万物之幽,皆能通达精神的境界。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情焉动容,视通万里。

所谓“寂然凝虑”,可说如“心斋”之内视;而“视通万里”,则如坐忘之“同于大通”。

05

心斋一词,来自《庄子》:“心斋者,虚而待物。” 一个房间,如果塞满了家具,室内的光线便会昏暗。

同样地,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塞满了成见、欲望和俗情,那么他的内心便没有光明。虚室则能生白,虚心才能接物。此正是内心的大光明法。心如一片镜子,物来映物,物去不留。随时处在虚照的状态下。

千利休的旁支七代天然宗左有斋号便名“如心斋”(世称“表千家第七代”)。由其斋号,可以想见,其对庄子的推崇。

这位“如心斋主人”曾有言说:“茶之心应以淡味为佳。正如水珠,不会停滞但也不会流动,无所不在。淡味自在心中。”

如心斋主人深刻的影响了弟子川上不白。这句话便是由他传播开来的。川上不白活跃于18世纪,后来制订了日本茶道的“七事仪式”。

06

日人在《清严禅师茶事十六条》载:“此人是至侘之人,其所见者侘,手边之物皆侘,所以众人都慕名而来。”

他“侘”在哪里?原来是因为道人心中十分清雅而已。并不是因为他那里存有什么好茶,也不是因为在茶道上手艺高超。

故此,上到高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愿意去讨一杯茶吃。君子无罪,怀壁其罪。君子无忧,披褐而怀玉。

清严与千宗旦是好友。一日相约,清严来迟,留条:“懈怠和尚,不期明日。”意思是说和尚懈懒,不知明天还能不能见呢。

千宗旦回曰:“邂逅比丘,不期明日。”当下便去找清严去了。“不期明日”亦成了千家祖训、茶道名言。

千宗旦即千利休之孙,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他之后,形成了“三千家”三个流派,即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07

在《宗旦遗书》中有载,昔年“茶禅一味”传入日本,一休和尚便说:点茶映照禅意,为众生观自己心法,遂茶道自成。

这句话点明了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关系,也点明了禅宗与茶道的关系。也说明了北宋时期的点茶法,即日本抹茶方式与茶道盛行的基本式样。点茶要将茶叶蒸青后碾成粉末,打出泡沫,全部服饮下去。故名“吃茶”而不是“喝茶”,因为茶粉都咽下去了。

到了明代,炒锅得到广泛应用,制作工艺遂由黄山地区休宁松萝山的和尚将蒸青法改成炒青法,饮用方式也从点茶法变成了冲泡法,于是,“吃茶”变成了“喝茶”。此后,茶叶是不吃的。

08

一休和尚还说:“喜好奇珍异宝,嗜好酒食,或者建造茶室,在庭园之中的树石间游戏,都违背了茶道的原意。”

他强调说:“点茶全凭禅法,全在于了解自性。”

关于这一点也很重要,饮茶之风,不是搞享受,而是以之见性、明心。否则,贵族将之附庸风雅,变成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则器物大炽而精神消靡。此则有违茶道本意。至于怀石料理,则更是远离本意了。

怀石之名,是和尚喝茶修道时饿了,揣一块石头放在怀里,顶住胃,继续苦修勤悟。

贵族来学,怕伤身体,便配一些茶点,始有怀石料理之谓。贵族回到家中,则所配茶点小吃更为精美壮丽,遂发展出正餐、大食,成为奢侈铺张之举,大违见性之意。

09

千宗旦说过:“茶意即禅意,因此禅意之外便无茶意,不知禅则不知茶。”

他这句话把茶道的流于形式击得粉碎。若表面上在表演茶道,内心没有对禅的感悟,那也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拙劣的模仿而已。而一旦对禅理有所领悟,则举手投足,添水倒茶,都是禅的精神。而这,需要专注、忘我、投入的个人体验。

千宗旦告诫说:“佛法将动心视为第一戒,不动心乃禅定之要。”

他讲述说:“以侘动心故生奢,以器物动心故生法,以风雅动心故生好,以自然动心故生创意,以足动心故生不足,以禅道动心故生邪法。”

此处的不动心,不是指枯木朽石,全无感官之触。而是指心灵是一面镜子,物来则照,方照即觉,随觉随离。

不吸烟的人对香烟视若无睹,不贪财的人对财物视若不见。看到了也就看到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会对自己的心灵造成贪、嗔、痴的影响。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在如如不动的状态,映照万物而不占有,来来去去都不贪得。

我们对这句话尤有深的理解:“以侘动心故生奢。”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美食,它们在审美上的发展,就是将精神性转化为美物性的能力,而对于美物,又不免向奢侈、壮丽、铺张、震惊处发展,于是失控,于是美也失去了其美,成为流俗。

如果失去了对“真意”的探询与坚持,终于会有那一天,“侘寂”成为一种制式、一种八股文、一种套路,最终走向流俗与死亡。

10

“侘”常常与“寂”联用。侘是一个人安安静静、无欲无求的状态,不为外来之物所动。所以千宗旦说:“夫‘侘’者,乃物之不足、一切任我之意。”

当一个人在不自由之中,却能不生不自由之念,那便是“侘寂”之自处;当一个人有所不足,而并不生不足之念时,我们便说这个人是泰然自若的、块然自足的,他处在自我的完善之中,一切外物皆不足虑。

又或,当一个明明活在事事不如人意的状态下,但他却毫无愧色,仍然全然而然地投入生活,并没有抱着不如意之念。这样的人,真是人之大者呀。

王阳明曾经两次乡试失败,但他却说:“世人皆以不登第为耻,我独以不登第而动心为耻。”

这时王阳明才20岁,却已经有了这等勘心的气慨。

茶者,察也。我们面对一杯茶,实际上是自我观察默照的时刻。在这个时刻,如果有侘意、寂照的面目出现,我们在茶中也就能见到自己的真心。

11

我们再来看看石州流的创始人片桐石州所言,他给一个号为“松庵”的人写信,这样讨论茶道:“茶道是慰藉之事,没有被困在俗世的道理中,是虚成之事,立其虚,而内亦要有真实,如此茶道方可成。只沉迷在趣味之中,茶道则容易走入迷途。”

片桐石州拈出了一个道理:“道”是比“趣味”更高等的境界。若沉迷于趣味,则会成痴,也会成病,耽于玩乐,玩物丧志。或者说,“趣味”意味着“审美”,但“审美”还不是“道”。甚至要把审美的趣味去掉,才能见到那个道。

毫无疑问,“审美”是需要分析、辩别这种长期、大量的“分别心”的训练的,既要调动经验,也要调动直觉,同时还有智能上对事物的评估。

而这种“分别心”却是耽于定境的,无法使人的精神境界再推进一层。因此,必须将审美趣味予以“蜕皮”,才能更上一层楼。

当我们并不能感知到一个“茶人”是否“心人”时,便只能通过外在器物、手法、谈吐和专业性来判断,然而,这只停留在一个审美趣味的阶段。而往往我们到山中访野僧,他以普通之物的茶、水及器皿招待,饮来却别有一番滋味。这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呀。

12

松尾芭蕉在《三册子》中说:“乾坤之变为风雅之本,静物乃不变之姿,动之物则常变。时光易逝难长存,能留下的就只是自己的所见所闻。飞花落叶,若是抓不住那一瞬间,那么活物就只能变成死物,从此销声匿迹。”

山中的一片叶子,被我们饮下,便是扑住了“这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何期明日,只在此刻,当下便是。

我们藉由那片茶叶,体会山林的气息,体会清苦之意,体会幽馨之思。这一个瞬间,我们与整个大自然同在,山林、泉水、果香甚至鸟鸣,皆入杯中,随着咽峡,潺潺流入我心。此等风雅之情,盼佳人一起领会。

13

千利休的茶道,回到了淡泊自然的朴素境界。他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

千利休此言,正合“平常心是道”之意,喝茶时只是喝茶,勿作它念。烧水时只是烧水,勿作它念。也可以说成是“直心是道场”。将自己的心念意志训练得单纯明晰,将自己的行为训练得诚操笃行,这就是茶道。

当我们“知行合一”地烧水、注水、饮茶时,世界便消失了,变成了当下的一口茶汤,缓缓饮入。

14

日本的《茶谱》中有言:“利休流的设计风格要求甬道要设计为乡野之侧、古树之荫中,要像隐居者的草庵那样,植灌木、修细路、装木门,这样才有侘的氛围。”

茶人若是隐士,那是最好的,胸中自有山林气逸出。若无,则只能自建草庵以明心追随。这已经等而下了。更有成为侘风寂潮者,仅得外在之观,没有超凡脱俗的茶人主理其间,则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白骨。

15

茶室不能贪大,贪大则气散。茶室也不能富丽堂皇,否则有失其淡泊精神。茶室门径要仄小,傲慢之人不得不低身躬腰进入,同时抛弃随从与华丽冗长的外套礼服。仄小的茶室意味着,三五知己,足矣。

超过三五人之众的空间,已不能称为茶室。日人的《茶道觉书》亦有此等论断:“要保持安然的心境,那么就需要狭小的空间。心若是变得散漫了,便品不出茶的正味,因此太大的茶室是不好的。”

16

茶气、水味,皆是可品之物。今人饮茶到后几泡,往往觉得水味太重、茶气太淡,因此倒掉换茶。殊不知有一种风俗是,饮者但取一丝茶气,以使水略微有色有味。这种茶可称之为“惜福茶”。

茶叶与水,本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茶残而有什么不同。况乎残茶有残茶的滋味,正如我们面对剩山、残荷的“至淡”心境。

17

千利休的弟子南坊,写了一本有名的茶书,叫《南方录》。其中有谈到何为“佛心的显露”。他说:“俗世总以房屋气派和菜肴丰盛为乐,但佛道与茶道的本意就是只要屋可遮雨、不致饥馑便可。打水、劈柴、烧水、泡茶、供奉佛祖、分派茶水,并自己享用。”

南坊用一个字“侘”来概括这种“茶禅一味”的精神:“‘侘’的本意就表现在清净无垢的佛世界中,拂却露地与草庵的灰尘,主客交心,规矩法度可以暂时抛在脑后。生火、煮水、饮茶,除此之外就别无他事。”

在这样的一个生火、烧水、煮茶的世界中,劳作亦是欢愉,因为没有什么忧心的事可以牵挂。饮茶时体会到那淡淡的香气,需要调动自己的感官,全神贯注,而这,已经是使自己的心灵趋于平静而敏感的状态。如果对面坐的又正好是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相互之间有同样的精神境地,那实在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18

日本茶道的发展,有“六宗匠”之说。在日人远藤元闲所编的《茶之汤六宗匠传记》中所载。略述如下:

一、荣西禅师。将宋茶带回日本,推广到平民后,形成日本茶道。

二、村田珠光。首创茶道概念,开创草庵茶风。

三、武野绍鸥。发展了村田珠光的茶道,并将和歌理论输入。使“禅茶一味”流行。

四、千利休。继承武野绍鸥,使茶道摆脱了物质束缚,走向纯粹精神领域。并汇拢了茶道脉络。

五、古田织部。千利休弟子,将茶道延伸到器物、建筑、造园,发展出“织部风”。

六、小堀政一。传承了小堀远州流。

胡赳赳

作家,文化研究者

近著有《论孤独》《赳赳说千字文》等

中国“百年语文第一书”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喜马拉雅FM主持汉字文化类节目

《赳赳说字》等

- END -

此念预告

「此念」将邀请胡赳赳,一起探讨「被轻易调动的“身心灵”」,10月16日,此念视频号12:00 ,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胡赳赳的《生命哲学课》

了解临终的状态

坦然面对生死的大课题

重新感受生命的内涵

成就智慧而丰饶的生命

胡赳赳的《生命哲学课》上课时间:

10月17日-11月21日

每周四19:30-21:30,共6次课。

课程详情

胡赳赳的《生命哲学课》

用户评论

可儿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确实要多多尝试这种“返顾自身”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明白自己。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熏染

我觉得茶道不单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只有做到“心外无物”,才能领悟到真正的静谧和快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反求诸己这种方法在各种方面都可以应用,比如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罪歌

我试着用茶道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发现的确能让我更有耐心,也更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真想学精这精神境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茶道博大精深,仅仅只说“反求诸己”就轻视了其他方面啊! 或许还需要更多实践和领悟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我一直觉得茶道是一种很优雅的文化,但好像很难完全理解它背后的哲学内涵。“心外无物”,这听起来好高深的样子...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铁树不曾开花

“反求诸己”? 我感觉这有点像自我认同吧! 不过确实,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融入这社会环境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煮酒

茶道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自己去想内心真实的感受,茶道提醒我们要多一些“反求诸己”,活得更透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

我不太懂这种“心外无物”的概念。感觉应该要积极去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我觉得这篇文章虽然观点很有深度,但文字描述有点过于抽象复杂了,希望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我比较认同“反求诸己”这种思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也让我们更加独立自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盛开的樱花

茶道一直都在那里,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 很多时候我们反而被外界的喧嚣所淹没,忘了好好的静下心来思考自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茶道的精髓在于一种内省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茶之道”的确很值得学习的地方。 反顾自身才能真正做到平和淡定,不为物欲所困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我觉得这种精神境界很难达到啊! 容易被外界的压力影响,总是在焦虑中挣扎...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反求诸己”是一门大学问,需要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茶道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想要最终通透“心外无物”,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这篇文章让我有了思考: 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是不是常常被外界冲昏了头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地址:https://www.gddfy.com/article/22211.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一图寻茶!全国春茶地图带你品味春天的味道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宋代诗人范仲淹对春茶十分推崇,专门作诗描绘春季茶园的景象。在..
    安吉白茶怎么保存
    安吉白茶是一种珍贵的茶,属于不发酵绿茶之一,也是一种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格外需要注意保..
    中国六大茶类及相关茶叶知识大全,强烈建议收藏!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很多..

    Copyright © 2002-2024 红茶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8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