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制作工艺关键在于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采摘时期为春、夏、秋三季。其中采摘标准以春茶为主,一般为一芽二叶,并要求“三白”,即芽、一叶、二叶均要求有白色茸毛。白牡丹叶态自然,色泽呈暗青苔色,叶背遍布洁白茸毛,汤色杏黄或橙黄,汤味鲜醇。
精制工艺是在拣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进行烘焙,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保持香毫显现,汤味鲜爽。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成品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叶面色泽呈深灰绿,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为夏季佳饮。主要出口港澳地区。
白牡丹,以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放,故名。1922年以前创作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1922年政和县亦开始制作,渐成为本品的主产区。目前产区分布于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选取毫芽肥壮、洁白的春茶加工而成。本品采用福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我之前一直对白牡丹茶的制作工艺很好奇,没想到这么复杂细致,看完以后感觉自己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很喜欢喝白牡丹茶,但我从来没想过它背后的制作工艺会如此繁琐。从采摘到蒸杀、摊晾、干燥…每一环都需要精准的掌握,难怪这茶叶这么贵...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制作工艺详解说得详细,图片也很清淅,一目了然。这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白牡丹茶那么香醇甘甜了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把我带入了白牡丹茶的世界!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制茶工,亲身体验每一个步骤的过程。太美妙了,我要去试试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这文章写的太学术了,我有点看不懂… 能不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文章讲得还好,只是图示少一点,能多加些图片说明各个步骤就好了,这样更有直观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牡丹茶真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啊!看完这篇介绍更加佩服制茶师傅们的技艺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制作白牡丹茶真的需要很多经验和技巧啊!我平时只关注品尝它的味道,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工艺。真是让我长见识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想知道关于不同年份或者产地的白牡丹茶的差异性啊,感觉文章里偏重于基本操作步骤。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确实让我对白牡丹茶的制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今以后我会更珍惜每一杯好茶!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平时喜欢喝冲泡的白牡丹茶,但看了这篇工艺详解,我突然对烘焙工艺更感兴趣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偏重于理论知识,少了些实践指导,比如一些制作技巧或者常见问题解答,会更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牡丹茶的确好喝,但是文章里讲的太专业了,我这个小白还是不太能理解…期待更简单易懂的文章介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棒,把白牡丹茶的制作工艺解释得非常清晰、完整。 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亲手尝试一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制作工艺这么复杂,难怪白牡丹茶价格那么高昂啊!也许以后就不再觉得贵了,毕竟每一杯都是汗水和精密的工序制成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之前喝过很多种白牡丹茶,感觉味道都不太一样,可能是产地不同或者加工工艺的不同吧?希望文章里能提到一些关于不同品质白牡丹的区分方法。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我对白牡丹文化的了解更深了,觉得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真是太宝贵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如果以后想尝试自己制作白牡丹茶,就可以参考下这个讲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