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1》
许多爱好喝茶的朋友,平时都有过相似尴尬经历。
每当对外亮出自己爱喝茶的标签时,总能遇到很热情的“劝茶”。
出门在外,社交场合上,或多或少都碰到过类似情况。
“快过来坐,刚为你泡了一杯小青柑。”
“来喝喝看,这是我从网上买的30年陈老白茶!”
“中秋时别人刚送了一盒碎银子,试一下,香味挺足的……”
乍一听,这半点毛病也没有。
别人出于一番好心,请你喝茶,足够显示待客诚意。
不过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不知情的外行人,很难理解这种尴尬。
因为你明明知道,对方递来的茶,一看就不靠谱。
猫腻多多,疑云重重,劣质不堪。
此时,直言拒绝不喝,会显得自己太“傲”,辜负对方的热情。
但勉强自己喝下吧,难受的又是自己。
每当遇到这种盛情难却,进退维谷的处境,着实让人苦恼。
茶叶圈子里有很多茶,是内行人不敢轻易尝试的。
下面提名的这4种,正是其中典型。
《2》
一、30年陈老白茶。
坐上时光机,将时光穿越回到30年之前。
彼时还是1993年,当时的福建白茶还是外销为主,销往东南亚一带换外汇,但整体知名度不高,产量也有限。
放在当时的国内市场,那就更冷门了。
以我们从福鼎茶农口中听来的八卦看,要想随便喝到20、30年以前的白茶,基本不现实。
因为当年在整个福鼎,还没有这么多茶厂。
由于福鼎盛产花岗岩,早期的地方经济支柱还不是产茶,而是各种石板厂。
彼时的太姥山等核心产区,还在种着大片的黄栀子。
由于白茶销路有限,当年还有很多茶农嫌卖茶不赚钱,甚至还会将自家的茶树砍掉,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黄栀子。
当时就算产茶,也不像今天那样大部分都是制成白茶。
当地产出来的茶有不少是制成白琳功夫,或者是充做高档茉莉花茶的茶坯原料(如茉莉银针等)。
即便当时有少量产出来的白茶,能有先见之明,愿意提前投资,建仓库,大量收藏,规范化仓储成老白茶再进行销售的,也是寥寥无几。
所以,发展到现在,茶友们买老白茶时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年份老。
正常情况下,买10年以内的白茶相对更靠谱,至少还留有一定存量可供选择。
至于高龄老茶,千万要多留心眼,以防做旧造假。
对待那些动辄标上30年、50年,甚至更高年份,并且还放在网上便宜卖的“老白茶”,不用多言,一看就是假的!
《3》
二、小青柑。
小青柑这种创新茶,是突然间火起来的。
如果没记错,在2015年前后才在网上爆红,一开始茶圈内有不少茶客争着尝鲜。
随后不久,各式差评与负面消息涌现让小青柑陷入了争议。
发展至今让不少新茶友纠结,小青柑还能不能喝?
长话短说,小青柑是买茶踩坑的高风险茶。
首先,像新会知名产区的茶柑,产量有限,不会随便将青果摘下来制作小青柑。
其次,从市场定价上看,很多内行人都能看出,小青柑的定价普遍比直接买普洱茶便宜。
可想而知,里面真正用到的茶叶档次不高。
万一里面用的是湿仓储存,积压多年,早期堆味偏重的库存熟普。
被青柑的强烈柑橘气息覆盖后,很难喝准茶汤原味。
一想到在自己不知情的状态下,喝到品质这么差,怪味这么重的熟茶,放在谁的心里都不会好受。
最后,这种组合茶不耐保存。
小青柑与传统陈皮不是一回事,青柑本身的苦味刺激会更重。
产地普通的“外地柑”,内囊果皮偏厚。
所以挖空果肉后,也能保持造型,柑皮本身不容易破损。
但这意味着柑皮本身的烘干难度大。
往里添入茶叶(填充用的茶叶还偏碎)后,内部一旦没有彻底干透,放一段时间就发酸、霉变,可保存价值有限。
正因为市面上诟病的小青柑,存在用料不精、茶叶品质不高、制作工艺不精等常见缺陷。
在这些缺陷没有补足前,不建议茶友们随便尝试。
只靠一时的跨界混搭创新,火不了多久。
回到茶叶产品本身,好原料+好工艺,才能得出靠谱好茶。
《4》
三、碎银子。
早几年去闺蜜家喝茶,她给我们泡了一次碎银子。
当时,闺蜜觉得这种茶很新奇。
看了商家介绍,称这种碎银子是普洱熟茶的精华结晶。
号称加工400斤熟茶,才能出一斤碎银子。
号称这些紧结成型的碎银子,浓缩了大量茶味,连泡20次茶香依旧馥郁,茶味照样饱满顺口。
出于好奇,闺蜜买了回来尝试。
但那天看到实物的一瞬间,直觉不对劲。
那一罐颗粒状的碎银子,大小均匀统一,外表还带有异样的光泽感。
像是被抛光打磨过那般,怎么看都不对。
泡开之后,闻着汤面一股浓浓的香味。
但不是自然舒适茶香,而是偏重的糯米香叶气息。
说实话,如果你遇到的碎银子,也有类似表现,还是不喝为好。
因为,这样的茶怪异处很多。
首先,如果没有人工切割,仅靠自然成型,是怎么做到如此整齐的外形?
其次,熟普渥堆加工时,底部成团凝结的茶块,充其量只是制茶副产品,算不上茶味精华结晶。
最后,沸水连泡20多次,怎么闷都泡不散的碎银子,如果对外说没有任何人工添加,很难有说服力。
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是很多人的本性,但买茶不建议为了猎奇而买单。
很多夺人眼球的,造型稀奇古怪,外形乱七八糟的“怪茶奇茶”,背后往往是个坑。
买茶之前,建议向身边喝茶多年的老茶客提前了解行情。
内行人都不看好的茶,没必要买来尝鲜!
《5》
四、陈皮切丝压成的老白茶。
茶圈内,小青柑的名声虽然不好,很多内行人嫌弃其用料品质不精,不愿随便尝试。
但从市场角度看,红极一时的小青柑无疑是成功的。
所以继小青柑之后,陈皮白茶等组成茶的问世,也成了顺水推舟的事。
这些年在茶圈,经常能看到这类产品。
将切成碎丝的陈皮,和白茶放在一起压饼。
号称是强强联手,风味更好。
但事实是,这种组合茶用料普遍很差,不建议盲目入手。
新会核心产区的优质陈皮,外形拥有鲜明的标志性——三瓣式。
虽然,制成三瓣式的,未必是好陈皮。
但从简单基础逻辑看,好陈皮一般不切丝,而是三瓣为主。
在老白茶的用料选择看,这些年的白茶行情正好,直接以纯茶形式销售,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高山原料、日光萎凋、年份真实、陈化良好的优质老白茶,在市面上是抢手货。
压根就没有库存余量积压,需要搭上陈皮的必要。
再说了,在无数老茶客心里,喝茶品茶,纯味原味才是主流。
盲目添加外来物,包括陈皮、红枣、甘草、桂花、菊花在内,一锅大乱炖,反而会干扰茶香,影响茶味!
所以,遇到这种将陈皮切丝后,与叶片黑褐的“老白茶”共同压饼制茶的情况,不要随便买。
原料档次特别差的廉价陈皮与做旧工艺制成的白茶,臭味相投,共同组合之后泡不出什么好味道!
《6》
昨天有茶友留言反馈,他遇到一款新奇茶。
“朋友送了几斤手卷的乡下老白茶,一卷一泡。以前从未见过如此形态的白茶,所以想请教一下,谢谢!”
由于没有实拍图,光从这简单的文字描述,也没法想象出具体形状。
不过,手卷老白茶的概念,村姑陈此前从未听闻。
从喝茶经验看,在茶叶圈子里但凡以外形独特,概念猎奇,身世离奇做卖点的茶叶,基本不会是什么好茶。
比如,武夷山里被茶农挂在房梁上镇宅的30年老岩茶;
比如,号称400斤熟茶里才能出一斤的碎银子;
这些稀奇古怪的茶,无一例外,都是噱头大于实际。
它们之所以不出名,不被老茶客买单,得不到圈内口碑……
硬伤无一例外,全都是品质太差。
认清这一点,不为猎奇买单,才能帮你避开劣质烂茶!
用户评论
我前阵子买了一款号称珍稀的茶叶,结果泡出来味道怪怪的,后来发现可能是假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次试喝了传说中的古树普洱,但口感并不圆润,像是品质上有所欠缺。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茶友们说藏过的老白茶很珍贵,但我试了一款后觉得性价比一般。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直想尝试下“明前茶”的独特风味,但买到的那款感觉香气不太持久。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云南的一些高山茶口感特别好,尝试过之后发现对我的味觉来说可能过于浓郁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买来一款标榜为早春绿茶的小众品牌,品饮后觉得相比常见的大牌,口感上稍显单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之前跟风买了“野生红茶”,结果发现它的涩味有些重,不太适合我喜好的口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span style="color: red;">尝试过一款号称独家秘制的岩茶,却有点难以接受其独特的烟熏味,与我的期待大相径庭。</span>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某个朋友推荐了款被称作“山野韵味”的乌龙茶给我,但口感略显粗砺,并非我所偏好。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试了一次新发现的“深山黑茶”,但是它的发酵味太重了,让我有点不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一款被包装成极品的茉莉花茶,其实更多的是糖渍的味道,和我想像中的清香截然不同。</span>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奇品尝了一款号称“非遗工艺”的红茶,结果发现它的酸度高于预期,并不太易于大众接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尝试了一款包装上标着“极品老白茶”的产品,但喝起来却觉得有苦涩感,且比较难以下咽。</span>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某地的生态红茶非常棒,但我喝后的反应是它的酸性稍微过头了,并不符合日常口味需求。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买了一款号称“高山云雾”的乌龙茶,但品鉴后觉得香气过于稀薄,有些失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尝试了名为“千年古树”的普洱生茶,口感确实复杂,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太需要适应了。</span>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次不小心买到了一款声称是“百年金骏眉”的产品,结果它的刺激感很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口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yellow;">我以前被推荐过一款高口碑的新茶饮,但实际上我觉得它稍微有点过于甜腻,不太对口。</span>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