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对于泡沫总是敏感的。
经历了2020年魔力的袭击,资本圈急需大规模注入线下消费领域,以振兴实体经济。
“电影《八佰》突破20亿”的好消息迅速恢复了资本对To C领域的信心。但影视内容领域的投资回报周期过长,风险系数过高。不如投资“吃喝玩乐”的生活,消费来得安心。
近日,一则“90后喜茶创始人身价40亿”的报道火爆网络。
门店日均销量1500单,月营业额超100万,估值接近160亿——。“Hitea”,作为全国知名的新兴消费品牌,“十年耕耘,终于成为大获成功”,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在“茶杯”中。
艾媒咨询预计,未来八年全球茶叶市场规模将增长近50%。到2024年,总市值将达到73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手游市场规模。
需求方面,联合国2018年发布的《全球茶产业趋势》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最大的茶叶消费国。
报告详细阐释,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健康茶文化的进一步渗透,以95后为代表的“城市年轻饮茶者”的偏好将反向主导茶行业的未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95后的茶叶消费场景中,除了目前流行的“鲜茶”(如喜茶、奈雪的茶)之外,传统茶包领域也在快速变化。
国外最大市场数据分析网Statista预测,未来五年,茶叶消费场景将连续五年平分“Tea,at home”和“Outdoor”(茶,外出)。
这意味着,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在咖啡馆、餐厅、外卖店支付溢价购买现泡茶时,同样数量的上班族也希望在办公室、在办公室能喝到一杯“自己的”茶。家。品茶,享受来之不易的“自悦时光”。
“喜欢袋泡茶的消费群体中,40岁以下人群占比高达88.2%。”
艾媒咨询分析师也认为,中国茶文化正在快速年轻化。袋泡茶不仅为年轻上班族节省了冲泡时间,方便快捷,而且与传统的硬盖罐装茶相比还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无需嫉妒喜茶的巨大销量,袋泡茶正在崛起。
这个茶杯能掀起大浪。
立顿难立
说到茶包,人们就会想到“立顿”这个词。
作为全球最大的袋泡茶品牌,立顿于1890年在英国创立,两年后开始全球化。 1972年,被联合利华收购后,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飞冲天。
在联合利华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方面积累了强劲势头的立顿,于1992年大力进军中国市场,用小纱袋打遍京城各大茶馆。短短五年时间,就取得了市场份额和销量的“双冠军”。
23年后的今天,立顿仍然是中国袋泡茶市场的领头羊,份额为39.6%,比第二名高出12个百分点(艾媒咨询)。
与此同时,联合利华正在考虑完全剥离立顿茶品牌。
联合利华CEO乔安禄表示,虽然立顿袋泡茶仍然是最好的,但增长并不理想,尤其是红茶业务,财报显示销售额大幅下滑。
立顿在聚光灯下的品牌危机,其实也折射出很多国际知名品牌的转型困境:不是品质下降,而是好产品没意思。
众所周知,立顿的茶产业链遍布全球,仅在中国就拥有三个基地。 20年来,立顿在技术指导、产品标准、质量监督等方面积累了一套成熟、高效的方法论,使其能够在拥有悠久茶文化的中国“就地取材”,用中国茶赚中国人的钱。
然而,在95后大量进入的中国新消费市场,在包装上依然保持“不变表情”的立顿却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滑铁卢。
与1997年“袋泡茶VS碗茶”的局面不同,立顿目前面临着一批来自清茶、花果茶、花草茶、奶茶、咖啡等多个领域的小众时尚品牌。立顿的品牌战略多年来始终未变。尚未进入95后的高端市场,很少有新产品进入市场。面对竞争格局的“一夜变迁”,难免措手不及。
换句话说,立顿解决了茶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茶杯的问题。
95后的茶杯
20年前的中国消费市场是卖方市场。乘着千年“互联网+全球化”浪潮,快速消费品品牌在全球疯狂扩张,多元文化和谐相处。没见过“世界那一面”的中国人,在春风化雨的商业教育下,显得格外温顺。
如今,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从层出不穷的花哨营销中感受到了“审美疲劳”。他们转而向内探索,寻找精神价值。
麦肯锡咨询6月新发布《What makes Asia-Pacific’s Generation Z different?》(如何赢得“后浪”:亚太地区Z世代消费者研究),考察了亚太地区六大国家(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于2019年下半年对16000多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人群涵盖三代消费者:Z世代、千禧一代和一代
报告最终将Z世代消费者分为六类:品牌追随者、高端购物狂、环保主义者、性价比研究控、品质导向者、佛教保守派。
有趣的是,中国的“品牌意识追随者”(黑色)既是该国的六类消费者,又是亚太六国同类消费者中占比最大的。
麦肯锡发现,“品牌追随者”的行为特点是“紧跟潮流,但不一定热衷于购物”。
一方面,他们总是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上“种草”,率先尝试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另一方面,他们相对挑剔和小气,在六类人群中品牌忠诚度最低。
这种“犹豫心态”在当今中国的盛行,反映出“个人价值主义”的暗流逐渐冲破传统“集体主义文化”冰山之下的土壤。
Z世代成长的环境存在着内生的“双重价值斗争”:一方面,学校的应试教育制度继续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服从、认同、追随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维惯性。方式。另一方面,随着高带宽、低时延移动互联网的广泛部署,各类娱乐消费信息从图文过渡到视频,智能算法不可避免地将“大众”拆分为“焦点”,将每个个人被发送到数字信息茧中。
俗话说“你关心的就是标题”。 95后消费者的一只脚被“做自己”的时尚口号抬起,另一只脚则被“集体主义”社会文化的老拐杖掣肘。他跌跌撞撞地成为了“蹑手蹑脚的潮流追随者”。
但即使没有很多想法和金钱,世界各地的95后也愿意为“能理解他们个人价值观”的产品支付溢价。
据纽约老牌公关咨询机构5WPR上个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83%的Z世代认为“品牌/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高度一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是否购买的首要原因。
同时,KEARNEY在研究中还发现,超过40%的“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人)根本不信任大品牌。
在大众时代,“品牌知名度”是一个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的综合体现。大品牌和响亮的音量是高品质的信号。普通消费者按照“大品牌”买东西可以节省大量认知成本,买得放心,用得放心。
至于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的购买经历,他们从小就没有“看图找东西”的基础:十几岁的时候就被扔进了商业万花筒,各种小众潮牌遍地开花。如此多元化、创新的商业环境,塑造了年轻消费者“自我探索、自我定价”的消费习惯。
换句话说,检验一个品牌是否“好”的权威由大众媒体和主流选择,已经转移到了网红KOL安利和自我“价值评价”上。
卡尼还观察到,Z世代消费者实际上比前几代人有更多的“认知盈余”和“心理动力”,主动搜索和阅读品牌理念、创始人故事,甚至产品背后的产业链结构。
品牌的价值永远是由消费者决定的:当新消费者说“不想和你一样”时,百年“口碑资产”可能瞬间蒸发。
这样看来,虽然目前袋泡茶领域已经出现了看似稳定的“三分天下”的局面,但长尾末端的小众本土品牌仍然有机会以“故事、感受和态度。”精神制高点,积累新势能,挑战旧拱门。
毕竟95后的茶杯不欢迎大佬,而是Lo女士。
一杯一世界
以上所有关于Z世代消费心态的调查,其实都指向一个关键词:个人就是世界。
当前茶叶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茶饮品牌面临的最大障碍不再是“立顿”时代的供应链体系或销售渠道,而是品牌作为“个性表达者”的实力。
1965年以后出生的人不喝立顿,或许是因为不确定“立顿”是否能上餐桌。
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如果不喝立顿,他们一定没有弄清楚“立顿”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乍看之下,袋泡茶市场总体趋势向好,消费者对大品牌的忠诚度下降。似乎“茶三千杯”,人人都可以“舀一勺”。
但想要在这个领域“掀起波澜”,彻底颠覆旧秩序,称霸新海,就需要“市场为先”:讲好故事,传达态度,表达情感,让品牌成为个人价值的“间”。 ”。
首先,产品创新离不开包装的演变和变化。
统计显示,Z世代的平均注意力时长不足“8分钟”:对于“颜值至上”的95后来说,包装很可能是品牌之间第一个、也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吸引注意力的东西和潜在消费者。 “粘合价值”的机会。
“83%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愿意或者比较愿意购买包装新颖独特的产品。”
知名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益普索(Ipsos)去年底对中国一、二、三线城市800多名18-40岁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对食品和饮料的看法和购买意愿。饮料包装。调查结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中,1995年、2000年出生的18岁至23岁的人最愿意为“有趣的样子”买单。排名前三的“抢眼”理由分别是:品牌名称新颖、产品造型独特、色彩独特。
比如这个名为“叶小叶”的新锐茶包品牌,从名字到文案都散发着95后上班族的“小幸运”。它立即向年轻消费者表达了“我理解你的精神”。世界”衷心的告白。
开发多元化口味是每个品牌想要抓住年轻人胃口的“必修课”。 “你可以卖白桃乌龙,我也可以。” ——风味创新本身不再是竞争的障碍,而是一条不被淘汰的安全绳。
想要拉开与众多潮流品牌的差距,就需要在视觉色彩上进行创新,倒逼产品升级。
在邻国日本,有一个名为LUPICIA 的茶包品牌,经常在Instagram 上看到。凭借其“茶书”,迅速拉开了与其他竞品的认知差距。
通过“限量版全彩套装”的营销方式,LUPICIA成功将“美的逻辑”转移到袋泡茶领域,利用人类的“收藏习惯”,巧妙实现全口味联动销售,持续传播在社交媒体上。加农炮和红色。 LUPICIA的巨大火爆再次反映出95后对于“外表消费”的免疫力低下。
此外,通过茶包形式的颠覆性创新,老牌茶厂还可以“以光速逆转衰老”。
BOH是马来西亚知名红茶品牌。它由英国商人A.J. 于1929 年创立。拉塞尔.他现在已经91岁了。
与立顿的百年传统不同,BOH本着“不服老”的精神,投入巨资研发年轻化产品,最终打造出在茶杯中“变脸”的茶包。
对于缺乏经验的95后职场新人来说,在办公室寻找小乐趣、缓解压力是重要的必需品。 BOH抓住了年轻“社会动物”的这种心态。通过产品设计和材质迭代,它用可食用墨水实现了“茶杯里的艺术”:当一只凶猛的鹰图案茶包放入杯中时,热茶墨水褪去,“鹰”变成了一只安静的“和平鸽”。
上述案例,仅仅通过单点(色彩、文案、造型)升级95后的理念,就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疯狂培育,获得了大量高粘性的粉丝和消费者。
对于有志在袋泡茶领域“长期颠覆”、成为“Z世代的立顿”的中国茶品牌来说,可以用“网络思维”整合上述核心需求,自下而上颠覆产品设计。
“皮皮灵机一动,一个灵魂复活了。”
因为“打破了心灵的围墙”,TeaPlays调皮糖茶将每5g茶包卷成糖球,再用一张食品级“糖纸”包装,真正让“喝茶行为”成为现实。已经成为“Z世代弹幕”体验。
从包装的“再利用价值”来看,TeaPlays的包装艺术还蕴藏着一个小“心机”:“糖纸变脸”风格的IP联名。
比如这款“皮皮头脑风暴茶糖丸”,TeaPlays选择与上海潮流品牌TakiTaki的热门IP合作,共同推出一款专为职场“头脑风暴”场景设计的限量版茶丸。价格比普通版高。 20%,但在魔点众筹平台发布后两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保持好奇心,探索无限”,这是他想要传达的皮皮形象背后的价值理念。
为TeaPlays糖果包装设计“黑头云”IP形象的TakiTaki团队经理杜达巴相信,未来的年轻人一定会愿意为“代表自己的爱情”买单。确实,在“视频社交”时代,购买行为正逐渐成为一种“表达行为”:优秀的视觉创意能够迅速引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从TeaPlays的联名成功可以看出,一块茶糖,在具有独特“Z世代态度”的IP形象加持下,可以在包装印刷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产品溢价。
这背后是IP逻辑和“态度经济”。
当95后盯着茶杯时,他们只想映照出另一个版本的自己。
作浪的小爷
撰写《中国人的精神》的中国学者辜鸿铭曾为颇具争议的“茶壶茶杯说”进行过辩护。
“一个茶壶可以有很多茶杯,但一个茶杯只能有一个茶壶。”
原句中,茶壶指的是男性,茶杯指的是女性。
成千上万的人指出了这一点。
虽然辜鸿铭的“标新立异”比喻在男女关系方面极其“政治不正确”,但从品牌建设的角度重读“茶杯论”或许确实能从中汲取灵感,帮助“茶杯”崛起。
简单来说,为了满足Z世代的饮茶需求,品牌需要不断升级外观、迭代玩法,用一个茶包打造多个“网红面孔”,让消费者体验到“同坐”体验。 “茶壶感”与“多个茶杯”;另一方面,品牌也需要向内挖掘挖掘核心价值,张扬自己的品牌态度,做那个引领潮流的大茶壶,为普遍缺乏意义感的人们倒上“精神茶汤”。在消费者的“空茶杯”中,帮助他们在凝望灯塔的“茶杯感”中找到个人价值。
如果辜鸿铭今天还活着,他很可能会在快手上,卖茶买山。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太赞了!我作为一名90后,感觉自己被狠狠戳中了痛处。年轻人的压力确实很大啊,但我们更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好好享受青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标题很有吸引力,但我还是觉得有点无聊,那些茶杯里头到底有什么东西能让“兴风作浪”?希望能说得具体点,而不是泛泛而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95后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风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这个标题有点搞笑了!茶杯里能有什么大风浪?年轻人现在的烦恼真的只是这些小事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同意观点,我觉得95后并非像文章描述的那么不堪一击。他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在未来将会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共鸣!我也经常会被各种烦恼困扰,总觉得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时真的很难找到缓解方式,只能喝喝茶让自己冷静下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年轻人压力大是必然的,毕竟他们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和责任。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能够安心地追求梦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有些带偏见,95后并非都是那些被茶杯里的“风浪”困扰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想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年轻人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能克服一切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努力奋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写得有点儿空洞,没有具体案例来支撑论点。想要说服读者,还是要提供一些实际的证据和分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确实很大,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很阳光乐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很喜欢喝茶,但是我感觉这个“茶杯里的风浪”描述得有些太夸张了难道是说一些网络上的舆论和信息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95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代,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包容。我们要相信他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有点儿挑衅,95后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他们也拥有很多优势和潜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肯定和鼓励。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同意作者的说法,年轻人压力大可能是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竞争激烈、工作负担重等等。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轻松包容的社会环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思考,让我明白了许多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希望大家都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和帮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