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茶训乱象,逼死茶艺师这个问题,茶训乱象,逼死茶艺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边肖,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炫耀,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的回答你的问题。即使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作者:石一龙
9月初,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宣传片《西湖水,龙井茶》新鲜出炉,一片“瓢泼秋雨”。宣传片中,一位美女茶艺师用茶夹拨茶的动作被细心的网友挑了出来,一时间引发了“资深”茶人的热议和批评。
无论影片引起的舆论有多大,我们是否需要反思:现在的茶艺师培养真的有专业可谈吗?
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茶好喝,泡得好,没人在乎。但从性能上来看,就是个笑话。
这些“资深”茶人重视表现,远胜于茶的精神本身。
可见茶艺师存在的意义是“表演”,而不是喝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早就意识到了茶艺师的尴尬处境。为了规范茶艺培训乱象,防止乱收费,各种上岗证被取缔。2016年取消茶艺师、茶评师考证和资格审查。
然而,政策实施不到一年,这项惠民政策就被全国各地捍卫茶艺师证书的热潮打破了。基于留住茶艺师的强烈呼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恢复了培训研究,这让一些茶行业的经营者暗自高兴。
是谁保住了这些茶艺师的头衔?
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茶学培训机构,披着弘扬茶文化的外衣,本质是赚钱。
显然,国内很多茶艺培训机构和所谓的“茶艺师”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MLM和说教式的训练令人厌恶和不舒服。例如,一位茶艺师用诗意的语言说:
周二我们来听《吃茶一水间》:
靠在竹椅上,
让毛毛雨落下。
把杯子握在手中,
先吸一口满满的花香,
再喝一口热茶汤,
让它在舌头上来回流动,
感觉鼻根的花香和汤里的茶香越来越浓郁。
最终合二为一,
当上颚和喉咙都有香味的时候,茶汤就会一起咽下去。
最精彩。
听完,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年说:
“我们自己的兴趣也是一个奇妙的工具,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
比如云南某大学堂,开设“国家高级茶艺师”选修课,发文称:
“‘资深’爱茶人士摇身一变成了‘评论家’,层出不穷。我们鼓励那些真正公正客观的茶评家。但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茶评人专注于茶本身,专业客观。茶评人可以隐瞒自己的产品,但不能卖茶,更不能‘监督’或‘生产’。
现在的茶界还没有这样真正独立的茶评家。"
言之有理,有破乱之势。花枝招展的文字背后,是他们微店卖茶叶茶具的热闹生意。
其网站上介绍的名师简介很长,头衔很多。一个老师所谓的高级茶艺师就是第三级,在茶艺师中属于较低的级别。朋友的卖茶看店的小姑娘,入行一年,大四了。还有一个根本没有军衔,其他头衔都很神秘。
这样的老师也敢开班。教授,你觉得我能教你什么?能学到什么?
而把自己的茶产品捆绑起来,用茶知识推广产品的“老师”,学茶的人能成为好的传播者和欣赏者吗?
茶艺师的类似指导,偏离了喝茶的个人体验。某种程度上是对学习者的八股教育和机械训练。
他们不是说茶界没有评论家吗?龙爷,这是我。
如何判断培训机构的水平?一些茶叶培训机构培训的“高级茶师”都是高级茶艺师,初学者一看真的觉得很高级。我查了国家职业标准,
茶艺师分为五个等级:初级茶艺师(5级)、中级茶艺师(4级)、高级茶艺师(3级)、茶艺师(2级)、高级茶艺师(1级)。
如何评价这些水平?有些严格的机构要求中级茶艺师考试,有些可以直接考高级茶艺师。这样看来,这个“高级茶艺师”并没有那么高级,甚至只是入门级的。
一个国家的认可是否合理,人们会盲从,以为“存在就是合理的”。许多茶艺师因为在Tik Tok等各种网络平台和app上制茶而成为网络名人,圈子数不胜数。
他们通常以茶仙、茶仙之类的绰号自吹自擂,或者穿着古装或者披着面纱,晒着脸、肉、魅、纯茶,其本质就是从你的口袋里掏钱。
茶的方式已经成为他们手中获取资本的套路和手段。魅惑也好,诱惑也罢,这些茶艺师的制茶技艺不是用来喝的,也不像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所以不能归为行为艺术,就像书法中的“大书特书”的丑书一样。
太丑了。
所以有人调侃说:“天山的鸟儿在飞,一千条没有足迹的小路,一只小船,一件竹斗篷,茶小姐……”意味深长。
以茶求道,赋予了茶神性、隐秘性和佛性。总之,喝茶是一种生活,茶道要自然,要完美。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专家、Park系列品牌创始人张卫华说: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认知的深入,茶行业内外对‘茶艺表演’的异议不断,新标准改为‘茶艺示范’。示范:是通过一些方式和工具向他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通过实验或物体、工具展示事物的过程,使人认识或理解的过程。"
他认为,目前茶艺师和茶艺师培训的乱象主要存在于一些非品牌的小微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完全是自利的,对行业的发展没有责任感。有品牌的培训机构,基本都能严于律己,以行业发展为己任。
这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所以,我希望我能抓住真正的“茶艺李鬼”。
许多茶艺师,他们盗用茶的名字,用夸张和人为的方法和手势来展示他们的泡茶技巧。他们身着古装,扮成仙女、大神,手舞足蹈,假装与世无争,言语模糊神秘。
好像试图带领我们进入他们痴迷的古代世界。
古人生活的世界是何模样,是否有茶艺师这一形象,若有?是否真有这一套繁缛、做作的泡茶艺术。
把“茶艺师”那一套不入“主流”的表演搬在茶桌上去品赏,我们是否看得下去?听得下去?喝得下去?
即便看完脸不红心不跳,喝起来茶是否真的有“艺”的味道?听起来是否有“修辞立其诚”的诚?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 中还说过:
“最可哀的事就是看到人人都只考虑手段而不顾目的。”
茶艺师既非一种纯粹的职业,也非茶道的必要环节,注定只能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另类不是出类拔萃,而是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与他们的奇装异服、言行举止大有同工。他们所受的培训、文化教养为他们铺开了这条与社会殊途渐远的不归之路。
茶作为一门国粹,茶文化于国于民不可不重视,但茶艺师这一角色被妖魔化,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传播、弘扬,国际地位,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无足轻重。
那么,茶道中,茶艺师到底可有还是可无?
在茶桌上,少个做作的茶艺师在场,喝什么样的茶是什么样的味,爱茶之人皆懂茶艺,能泡好茶,能品好茶。
某友闲谈中称:
“一次茶会,茶艺师泡茶分享,大家默默喝完没有说话,茶艺师见状打破沉默,问大家有没有喝到鸭屎香,众人随即一脸懵,但可能是为了不显外行,还真有人连声应对,点头发出长长的‘嗯.’”
这也许只是朋友为调侃装逼茶艺师讲的一个笑话,但可以从中看出他对茶艺师的见地。
随后,他接着说:
“茶会过后,茶艺师拿出一本张德芬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要求在座各位接力朗读,然后说出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人群中一壮汉,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谈到影响直说茶是他的灵魂伴侣,这位茶艺师就是媒人,我,
服,了!”
他笑了笑,接着说:
“培训卖茶,长袍大褂也行,装神弄鬼,借机开课卜卦,就真的不能忍了。据说这课是请了知名老道,教人认八字,探索八卦,还与时俱进,用八字APP测算每日运势。
问这和茶学有关?玄师摸着胸前的金色大佛牌说了一句:茶禅一味。更为关键的是,还真有人信,学徒每期十几二十个。”
这一连桩,与传销何异?令人汗颜。
泡茶、喝茶本身确实是可严谨,也可随意的事,生活亦然。但如果不严谨,而是做作、别扭和装逼呢?
茶文化的概念太宽泛,而文化是不可学的,当你无限深入它时,它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你的精神世界。你若想知道茶史,那你就去查阅历史典籍,去各地实地考察,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你若想知道如何做茶,那你就深入茶山,
与民同乐,虚心向每一位茶农学习请教。这些,都是学习茶文化的过程。
常有朋友问,在哪里可以学到真正的茶文化?
我可能会推荐中国茶叶学会的周智修老师,是因为她致力茶艺,知行合一,尤其杰出。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茶艺培训的讲台上,组织并参与编写30余套茶艺培训教材。她组织创办的两届全国茶艺大赛,
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选手参赛。她组织起草的大赛技术规已成为各地茶艺大赛的评分标准,其最新出版的《习茶精要详解》 是一本学习茶道与茶艺堪称典范的著作。
茶道的本质在于生活,自古以来,为茶人都在强调真实感受的传递。茶之美,原初就是朴素主义的,茶艺与茶文化的精神从来都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只有待繁华落尽,才能体验落叶归根的深刻。
古人之训,不可不扬。茶人应气度从容,怀以古仁人之心去感化饮者。但这世间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接受春风化雨。
面对这样的世道,我的眼中容不下沙子,尽管要接受千磨万击,但我仍然不会放下茶界独立批评者的理想和担当,砥砺前行。
石一龙,安徽宿松人,别署宿松居士。诗人。普洱茶独立批评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追风少年》 、 《行旅苍茫》 、 《军旅作家访谈录》 、 《宿松》 等作品集。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南京大学中文系、长江商学院EMBA。曾在军旅十载,任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投资家》 杂志社总经理。2010年后,云南行走。
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云南德钦号创始人,古树十八山纯料山头茶项目发起人,只做纯料古树普洱茶,最爱古六大茶山的茶,尤爱易武弯弓和易武茶王树。
(小编,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小编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
关于茶训乱象,逼死茶艺师,茶训乱象,逼死茶艺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