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白茶行业“坑”人新套路,人为高度,是不是坑了你,以及白茶行业“坑”人新套路,人为高度,是不是坑了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茶友们今年买了一款新茶。
我很开心。据说是某产区的高山山茶,我弄了很多干茶和汤色的图片。
村姑陈,品过春寿眉琥珀色的茶汤,略显墨绿色的干茶。她为她的茶友感到高兴,因为她没有买到太差的茶。
李麻花上来了,看见了就说,这个产区好像经过,那里有古民居。
等等,我想起来了。的确,这个产区有一个古民居。
但那不是高山茶区。
我很惊讶的翻了翻茶友发来的聊天记录,茶友的购买记录真的说了,某某茶区是高山茶!
这根本不是山,好吗?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那里海拔在100到200之间。
在福鼎茶区,100-200米的高度,如果要划分到“高山茶”的队伍里,还是有点异想天开。
唉,“高山山茶”的套路又让一个茶友掉进坑里了。
自从高山山茶花的概念流行起来后,各种山头涌现出大量的高山山茶花。
不管你的茶山是不是真的高。
我不在乎我的茶园是不是真的高山茶园。
只要你想卖茶,贴上高山茶园的标签,自然可以大量销售。
还会很认真的拍视频,拍照片,说我的茶园是高山茶园,怎么生态好,怎么植被好。然而,眼尖的村姑陈却从那段视频和图片中看到了种植大片坡地平地茶园的痕迹。
而且,这些所谓的“高山茶园”旁边还有山!周围都是极高的山,——在福鼎,已经是高山了,旁边还有山。能有多高?估计是得了仙山级别。
当然,消费者也很单纯。只要你用高山茶这个名字,消费者就会相信,一定会花——去查这个产地的真实海拔。
正是有了消费者的盲目信任和放纵,市场上的高山白茶才层出不穷。
而且还有各种不为人知、闻所未闻的白茶产区,标榜着“高山茶区”、“名产区”的称号,招摇过市。
这也给了追求新奇和新奇的消费者一种别样的新鲜感和冲击力。
于是他们慷慨解囊,终日享乐。
高山茶,好概念。
所以总会有人声称我的茶好,是高山茶。
或者,你去买茶叶的时候,问一句,你的茶叶是高山茶吗?
对方秒回:对,山。
如果遇到这种回复,村姑陈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了,满街都是高山茶?
高山茶有这么多吗?
我默默数了数福鼎能起名字的山,市面上根本没有那么多。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高山”,越来越有魅力。
通常新茶友遇到这种情况,会很困惑,会打官司。
一个茶区是不是高山茶区谁说了算?
是靠茶农还是靠地图?
是由茶商一拍脑袋就说出一个数字,还是查官方地理数据才能下定论?
当然是后者。
一座山,是不是高山,有多高,不是有人摸上唇随便说一个数字就能识别的。
如果能这么随意,估计“高山”都会满天飞了。大家都敢说是高山茶区,连海边都可以说是高山茶。毕竟岛离海平面有几米到十几米。
事实上,随意安排自己茶园的海拔高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茶园是不是在高山上,山是不是在高海拔,都得查官方数据。不能随意乱说,也不能盲目相信。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持清醒,避免听从他人的建议。
买茶之前自己查地图,比较靠谱。
买茶叶,看海拔,查海拔。没有必要检查所有的茶区。
一些知名产区,比如太姥山,就不用调查了。
只要是太姥山的茶。如果标签是“太姥山山脉”,可能离太姥山主产区有点远,算是外区。
如果贴上“太姥山脚下”的标签,别说脚下,就是山脚下。太姥山脚下,就是太姥山脚下的意思。那天空海拔100米,离高山茶很远。
另外,在检查海拔高度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以花代树”的技巧。
就是把山的总高度和海拔转移到茶园。
具体来说,茶园所在的山可能有1000米的高峰。这样的山在闽浙这一带是极高的。
但是,茶园的位置并不在山顶。可能在半山腰,可能在山脚,根本到不了1000米的海拔。
当有人问店主,你的茶园海拔是多少?
店主会说,我们在某山,海拔1000多米。茶友们一听,哇,这么高的海拔,比著名的高山茶区的太姥山还高!这茶底子好!
茶掌柜很自豪。我们是福鼎最高的山。
其实他的茶园并不在山顶。真正的海拔只有400-500米。
为了PK掉太姥山,展示自己纯正的高山茶血统,掌柜作为一个群体的代表,把山的总海拔转移到了茶园,平白无故地把自己的茶园海拔提高了400-500米。
为了卖茶,也真是拼了!
高山茶,确实是一张好牌。
人人都想打。也人人都在打。
但是,高山茶这张牌,要打得好,并不容易。君不见,许多高山茶,销量照样惨淡。
或者,起初销量不错,卖了一段,便没有回头客了。
原因很简单,品质不行,工艺不行,口感不行。
生在高海拔的产区,只说明,这款白茶,有了好的原生家庭,有了好的出身,有的好的先天优势。
却不代表,它未来会有出息——要想出人头地,脱颖而出,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
当后天的工艺,与先天的产区相互促进,才能成就一款好白茶的华丽诞生。
而若忽略了工艺对白茶的成就,只注重产区,只注重海拔,那注定,会在喝到工艺平庸白茶的路上,一路狂奔而去。
所以,若一款产品,只宣传产区如何好,却对工艺只字不提,或者略略一笔带过,那可想而知,它的工艺,它的技师,必是乏善可陈的。
这样的茶,可能初期喝起来,产区自带的强劲鲜爽感还在,花香密韵能撑足场面,待放了半年一年之后,后续乏力,左支右绌之下,必定是颓势明显。
路遥知马力。
工艺的不足,必定是一款白茶不能永远保持“撩客”记录不败的重大缺陷。
高海拔,是好白茶的基础。
那些大厂,无不是建在山明水秀,空气清新的高海拔茶区。
但海拔,又切忌人为编造。
明明一、两百米,必定要编成四五百米。明明三百米上下,偏偏要抬高到八百米才够。
这样的“人工抬高海拔”,只能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经不得百度的搜索查询,也经不起地图的检验。
卖茶,还是实在点好。
买茶,还是走心点好。
文章分享结束,白茶行业“坑”人新套路,人为高度,是不是坑了你和白茶行业“坑”人新套路,人为高度,是不是坑了你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