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糯米汤和糯米香真假难辨。喝白茶的时候,不要再听信道听途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糯米汤和糯米香真假难辨。喝白茶的时候,不要再听信道听途说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第一眼看上去,还挺感性的,多愁善感。
但是,仔细一读,暴露出很多问题。
比如今天看到一个段子:
品味别样的变化,2010年老寿眉的独特,会让邂逅格外珍贵。
香味高,原料精细,糯米香浓郁!越来越像.
都是精品。杯子是热的,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活动只做最后80斤~
村姑陈眼尖,在这篇平淡无奇的文字中发现了一个错误。——在茶汤里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老白茶:浓浓的糯米香。
为什么“糯米香”这一句话让村姑陈的印象如此反转?
这还得从“糯米香”二字说起。
首先,白茶没有糯米香。
白茶分为新茶和老茶。
在新的白茶中,有芬芳的花朵、药草和竹叶。
老白茶散茶中有药用、陈年、花香、本草、大米、竹叶、宗叶、干荷叶。
老白茶饼里,除了上面的香气,还有水果香。其中,工艺好、山场好、储存好的茶饼也会生出枣香。
而村姑陈却把福鼎各镇的老白茶、新白茶都喝了个遍,唯独没有喝出“糯米”味的白茶。
不仅没有“糯米香”,也没有普通的“米香”。
不仅没有冲泡,连茶都煮不出这种味道。
要知道,大米,糯米,这些五谷杂粮,它们的香味,我们从小就闻到了,每天都闻到。如果任何一款新白茶或者老白茶都有糯米香,那么很多成年人不用鼻子是闻不到的。
当然,我曾经在2013年的老白毫银针茶汤里喝过浓郁的米香,但那是白毫银针独有的,是白毫银针浓白浩经过多年蜕变的独特魅力。
是产于太姥山的优质茶青。采摘下来后,经过S师傅制作,晒干,存放在太姥山上的标准化仓库里四五年,才孕育出如此绝佳的香气。
而且这种米香是杂粮的香味,是小麦、大米、荞麦、高粱经过多年共同晾晒储存后的浓郁香味。
它是谷物香气的合成,不是熟糯米或干糯米的香气。
其次,老白茶的茶汤里有糯米汤。
既然村姑陈斩钉截铁地说老白茶的茶汤里没有糯米香。
那这个朋友的“糯米香”是怎么来的呢?
村里的陈阿姨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糯米汤”
老白茶虽然没有糯米香,但是有糯米汤。
有一次,村姑陈在描述老白茶浓滑的汤感时,用了糯米汤、果浆、浆感、花蜜等词语,用来表达喝老白茶的茶汤时果冻般的口感和凝结的脂肪般的口感。
那种厚实顺滑能把舌头表面的味觉细胞全部包裹起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SPA感觉。
是一种老白茶,稠度在三年以上。四五年后会达到另一个高峰,丝滑如缎,温润如温泉汤。
是所有老茶客一生都在追求的一种味道。它有33,354厚,光滑,充满果肉。气息残留在舌头和口腔内壁,粘得很牢,久久不肯散去。
这种感觉,村里陈大妈在2014年的白露散茶,2014年的寒露散茶,2013年的红药和波尔多都经历过。
当然还有汇源老聪,那种浓稠滑滑的汤,感觉像糯米汤。喝的时候感觉根本不是咽下去,而是顺顺当当地滑下喉咙。
内质丰富到茶汤可以自己滑。
这是一种像米汤一样又稠又滑的感觉。当然,糯米汤比米汤浓一点。毕竟糯米比大米粘一点。
再次,这位朋友的“糯米香”是怎么来的?
描述老白茶滑爽醇厚感的“糯米汤”是怎么变成描述老白茶香气的“糯米香”的?
要知道,一失手就是千里之外。
这个词的区别可以大大改变意思。
考据派村姑陈推测,可能很多人看到前人描述老白茶时,都用了“糯米汤”这个词。
但由于茶叶知识有限,茶学知识和饮茶经验尚浅,还没有达到了解糯米汤的程度,或者说根本没有尝过“糯米汤”的好茶。
总之,还在起步阶段。
我不信,也想不明白糯米汤和老白茶有什么关系。也许,我会认为这是村姑陈的笔误。
另外,黑茶这么多年有口皆碑,熟普洱的糯米香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传开了。
这位朋友可能不止一次在他做普洱茶的朋友身上看到过糯米香这几个字。也许不止一次,我亲耳听到普洱有糯米的香味。
在这种情况下,我隐约看到村姑陈或李麻花或张三兴或李思迪写的喝老白茶的感觉,看到糯米汤这个词,我以为是关于香气的。
另外,从普洱茶商那里,我也频频听说糯米的香味。于是,两者结合起来,我脑袋一闪,主观认定村姑写错了,这个糯米汤是糯米香写错了。然后,我公然把老白茶里的“糯米汤”改成了“糯米香”。
这还不是全部。在第一个人形成“老白茶有糯米香”的概念后,经过各种渠道的传播,会有一大批白茶新手认为老白茶有糯米香是正确的。
以讹传讹下去,不久,老白茶有糯米香,就成为了教科书一般的教条。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第一冲)
第四、从糯米汤到糯米香,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现象
糯米汤,糯米香,虽仅一字之差,这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知识缺陷。
把描写汤感稠滑醇厚的糯米汤,理解为描写茶叶香型的糯米香,这是典型的李代桃僵,张冠李戴,指鹿为马。
这种行为的背后,潜伏着一个根本不懂得如何品鉴老白茶、如何鉴赏优质好茶的茶商。
如果是普通的爱好者,把汤和香搞混了,那情有可原,毕竟人家只是业余选手,不是茶商,不是业内人士,不是砖家。
但一个卖茶的茶商,处处标榜自己如何懂茶,如何会喝茶,结果却把这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搞反了,搞混了,那就不是粗心大意能解释得通的,就不是一句“看错了”可以蒙混过关的。
这一定是很不懂白茶,尤其不懂老白茶的人,才会犯的低级错误。
另外,把普洱茶的糯米香,移花接木,安到老白茶身上,这也不是简单的一句“知识缺陷”可以解释的。
这是一种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态度的体现。
卖茶的时候,不认真去核实茶的香气滋味口感产区年份这些要素,而是凭借道听途说,潜意识中模糊的一个概念,就盲目地宣传出去,对顾客进行误导,也对行业风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要是法官判案,也是这样凭印象,凭感觉来,那谁看起来都会像杀人犯。
然而,可悲的是,这并不是一个个案,目前的茶圈,这种半桶水招摇过市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达到十个人里有八个半的严重程度。
光村姑陈看到的“茶人”里,就有一多半,一知半解,嘴上吹得天花乱坠,理论一套一套,天上一半地下全知。然而实际上,荒野银针和台地银针,给他盲喝,他都分不清。
更别说拿2013年、2014年、2015年的茶,盲喝猜年份了。
这是这个圈子的通病。
病入膏肓,没得治了。
总结
诚信为本,认真卖茶
做事认真,做人真诚,这应该是每个人的座佑铭。
认真喝茶,认真卖茶,这应该是每个茶人的信用原则。
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
而不应该为了赚钱,看什么茶红火就做什么茶,看人家卖得好,就冲上去抄,去偷,去抢。
你的不专业,客户总有一天会知道。你的茶有问题,客户也总有一天会知道。
当众人皆醉的时候,你一定要足够清醒,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关于糯米汤和糯米香真假难辨。喝白茶的时候,不要再听信道听途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