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江擂茶
寻味桃花江
浪漫桃花江 · 竹乡遇见美
桃花江擂茶,是桃江独有的一道养生茶饮。打擂茶、喝擂茶是桃江独具风味的传统习俗。桃江人爱喝擂茶,就跟湖南人爱吃辣椒一样成为桃江的鲜明特色。
本期《寻味桃花江》为大家介绍的是桃江非遗美食——桃花江擂茶。
非遗美食
桃花江擂茶
桃花江擂茶又名“三生汤”,起源于马迹塘。相传,三国时期,刘备率军南下,途经桃江马迹塘一带,时值炎炎七月,部队中北方士兵因不适水土,接二连三地病倒,军中医士一筹莫展。诸葛亮从当地请来了一位民间老中医。老中医进军帐看了几个病人,开了一个食疗方:生米、生姜、老毛叶(茶树上较老的茶叶)捣碎,加温开水搅和成三生汤(俗称草米水),喂服三次。病倒的军士喝了三生汤,全好了。诸葛亮向老中医讨教其中奥妙。老中医解释:生米润肺息火,生姜理脾健胃,茶叶提神消暑。诸葛亮恍然大悟,啧啧称奇。
喝“三生汤”的习惯从此代代沿袭,也拓展至桃江的其他乡镇甚至县外周边地区,演变成了今天的桃花江擂茶。制作擂茶的主要原料也变为花生、茶叶、芝麻等食物,制作上采用陶制擂钵和杂木制成的擂茶棒为工具。为追求不同的口味,有的地方加入一些白糖,有的地方加入少许盐,有的地方就保持原味。
制作擂茶时,先取少许茶叶放入擂钵中擂碎,再倒入花生、芝麻等食材,用双腿夹住擂钵,一只手握住擂钵边缘,一只手抓住擂茶棒下端,在擂钵中360度进行擂磨,先干磨,再加入少许凉开水,直至将食材擂成糊状,最后根据时令或客人需求用温开水或冰水冲泡,再加上香喷喷的炒米,就可自饮或待客了。桃花江擂茶的制作流程虽然简单,但需要技巧,长长的擂茶棒最长可达两三米,使用时握在下端,既要维持擂茶棒不倒,又要紧密贴合擂钵的内壁并防止用力过猛而擂坏擂钵,因而擂擂茶是一门技术活。
桃花江擂茶看则色泽洁白、如浆似乳,饮则滋味甘醇、通心润肺,是一种四季皆宜的饮品,现已申报为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制勺子,给客人盛上一大碗,双手恭敬地递到客人手上。一碗还没喝完,眼尖手快的女主人就会操起勺子给你重新添满。若有稀客来,还会摆上油炸红薯片、炒花生、酸豆角等茶食,一边喝擂茶,一边吃茶食。如今,在桃江县城和各乡镇的大街小巷,均开设有大大小小的擂茶馆。政府或民间间或举办的相关节会活动,也能看到打擂茶的表演,桃花江美女打擂茶时优雅、娴熟、轻盈的姿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桃花江擂茶好喝,或许是源于两个缘由,一是桃江的水质好,清溪甘泉发源于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污染,且富含矿物质等元素;二是芝麻、豆子、花生、茶叶等原材料产自当地,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资料来源于桃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寻味桃花江》